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大风中的老刘

一瓶浊酒穿肠招来唐风宋雨;三杯清茶入肚诗出梅韵枣香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人生在世,一场游戏,功名利禄,与我何益?读读小文,写写小诗,教教小书,练练小字,品品小吃,喝喝小酒,玩玩小牌,聊聊小天,弄弄小博!风吹草动,岂不悠哉!花随水流,亦不乐哉!呵呵。。。

[原创]《天马诗刊》卷首语  

2010-07-17 20:20:27|  分类: 散文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  《明月清风共诗韵》

  文/刘新吾

  传统诗词与现代诗歌,其实并不相悖。它们的差异,其实也就是外在的形式。传统诗词讲究格律,可以说,格律是传统诗歌的生命基石,无论律诗、绝句,还是词、赋、曲,都有一定的体式、韵律,都有一定的限制,没有了格律,传统诗词就不复存在。而现代诗恰好相反,不讲求韵律,打破固定的的体式,追求个性自由解放,简单而挥洒自如。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,都是诗的,都是讲究神韵的。

  相对地说,学习传统诗词,入门容易些,因为它有固定的模式可寻。现代诗歌则不同,正由于它没有什么格式可寻,文无定法,所以入门看似容易,实则不然。有人说,现代诗歌讲究语言,要入门,没有三到五年的功夫不行,我深以为然。一些初学现代诗歌者,总以为现代诗歌就是分行排列,这是很错误的认识。在此我要说的是,无论传统诗词还是现代诗歌,要做好,都不是简单的事。这需要修炼,人生的修炼,艺术的修炼。

  近几年,国学风大炽,一些传统诗词的作者,自豪于所谓的“正统地位”,自认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,清高自大,目中无人,他们瞧不起现代诗作者,认为他们“浅薄”,不能代表诗歌创作的主流。而不少现代诗歌的作者,也自豪于所谓的新生事物,鄙视传统诗词,认为传统诗词是历史“文物”,是陈旧过时的古董,同时认为传统诗歌的作者不能顺应新的时代,新的形势,在做抱残守缺的事。甚至从心里否定传统诗词,无视传统诗词的存在。两种态度,都是极端,都是不可取的。

  正确的态度,应该是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作为两种文学表现体式,既然是同出一源,又一脉相承,自当相互借鉴、相互交融、兼容并蓄、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。它们同属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,都承载着塑造国人灵魂、培养人文素质的使命,理应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,携手并进,共同提高。本刊将两种诗体并列在一起,版面大体相当,不薄此厚彼,基点就是这个理念。

  本刊极力倡导的,是从事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创作研究的人,都应该不带偏见,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对方,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,不排斥对方的合理化建议和有益的探索。做到知已知彼,虚心向对方学习,领教并吸收对方的长处,虚心接受对方的善意批评,相互尊重,做有气度的诗歌人。而本刊,也将积极培植两栖诗人,希望写作传统诗词的人,能自觉学习现代诗歌的技巧;也希望现代诗人,能学习传统诗词的神韵,努力让自己成为多面手。

  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。既要弘扬传统诗词,又要倡导现代诗歌,只有这样,才能全方位的推动诗歌进步,才能使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真正繁荣和长足发展。

 

  通讯地址:甘肃省民勤县四中
  邮政编码:733300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372)| 评论(1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