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原创]远去的诗歌(随笔)
2007-04-21 00:01:40| 分类:
散文随笔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《远去的诗歌》
文/刘新吾
1990年,我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诗歌。一时间,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就充斥了工作之余的所有空间。那些紧张而充满热忱的日子,现在想来可真是血气方刚! 一天最少一首 诗,直写得天昏地暗,昼夜不分。几年下来,手稿积了许多,并且专往《诗刊》、《人民文学》、《星星》、《诗神》等一些大刊上投,可惜的是,所有投出的稿子都泥牛入海了,令人丧气的很。1993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见到了一本叫《三月雪》的杂志,上面有一则消息, 说内蒙古的《塞外诗魂》,只要你随信寄5元钱,就可以发一首诗。看着那些苦苦弄出的被自己叫作诗歌的东西, 要发表的心情也实在太迫切了些,就抄了一首, 并在信封中放了五元钱寄去。
《塞外诗魂》的主编是一个叫雪霜的人, 他很快的就寄来了两张报纸, 并在其中的一张上龙飞凤舞的写道:“新吾诗友,您好!稿款收到,大作定发,勿念!”看到雪先生的这几个字,从未尝到发表滋味的我甭提多高兴了,心想这回可就有盼头了!欣喜之下, 就又选择了两处地址寄了稿去。一处是黑龙江的《龙蟠诗报》, 一处是安徽的《巢湖诗刊》。很快的,这两处的回音也到了。
《龙蟠诗报》寄来了一张“北方杯”全国诗歌大奖赛通知单, 说我的“大作”经评委会一致通过,获得了一等奖,要我赶快寄20元钱来,发获奖证书;而《巢湖诗刊》的回音则是:“您的大作功力较深,艺术性稍欠,但达到了发表水平。因本刊只发本社社员的作品,要发诗,请您速寄20 元钱来!”《龙蟠诗报》的通知单,自己也觉着有点奇怪,却终也放不下一个“全国大塞一等奖”的诱惑, 于是就寄了钱去,《巢湖诗刊》虽没有什么大奖,但花20 块钱能使一篇较长的诗作发表,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, 结果也寄了钱去。
本以为这三处的作品发表和获奖是定了的,却不料一年过去,一点儿的音信也没了。一气之下, 就把那张大赛通知单和用电脑打的稿件采用单分别给《龙蟠诗报》和《巢湖诗刊》寄了去,想讨个说法, 结果仍然是音讯俱无。可怜我这个诗歌爱好者,官方的刊物上发表不了,心想只要民间的刊物上了发表也行,写诗写到了这份上,就是花俩钱也不在乎了,遗憾的是民间诗刊只收钱,不发诗, 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!
上了三回民间诗刊的当, 发表作品的愿望还是有增无 减。1994年,又从一家刊物上看到了宁夏《文苑》的消息。说《文苑》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征稿,还“每稿必复”,就寄了诗去。《文苑》的回复也快, 先是对寄去的“大作”作了一番肯定,留下“备刊”, 而后又建议加入“文苑杂志社”的行列, 并被接受为“重点作者”和“通讯员”,当然寄钱是少不了的,48元!经过一番斟酌,觉得弄个“ 重点作者”和“通讯员”当当也蛮不错的, 就寄了钱去。《文苑》的档次自然要比前面的三家高些,信誉上也好些。不久,“重点作者”和“通讯员”的证件就寄到了, 很精致的,而以后呢,仅收到过一期《文苑》,其它, 寄去的作品就寄去了,发表的事没有了,回信的事也没有了。
《文苑》的事没过半年,一天晚上,在翻《人民文学》的时候, 看到了“人民文学杂志社创作培训部”的消息,声称要举办“九十年代文学新人暨社团作品汇展”,条件是作品一当选中,收取适当的费用,发“参展证书”, 寄《汇展作品集》。捉摸再三,想来国刊该不会骗人吧! 便寄了作品去。快快的,就收到了采用通知单,只收取48 元 的参展费。48元就48元吧!三个月后,不见信息,写信去问,收到了一张通知单,说是参展证书印废了, 一月后寄来。 二个月后收到了一本盖有“人民文学创作培训部”公章的“参展证书”,之后,就再无动静了。 又写信到《人民文学》编辑部去问,得到了一张复印的字条, 回答是作品集半年后寄来,从此就杳无音信了!
痴迷于诗歌,苦苦地写作,苦苦地投稿, 本以为会弄到些声名,得到些利益,再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,不想却是一路走来,到处都是美丽的陷井!从此以后,一见到那些“每稿必复”的东西,只好敬而远之。
通讯地址:甘肃省民勤县四中
邮政编码:733300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