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大风中的老刘

一瓶浊酒穿肠招来唐风宋雨;三杯清茶入肚诗出梅韵枣香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人生在世,一场游戏,功名利禄,与我何益?读读小文,写写小诗,教教小书,练练小字,品品小吃,喝喝小酒,玩玩小牌,聊聊小天,弄弄小博!风吹草动,岂不悠哉!花随水流,亦不乐哉!呵呵。。。

[原创]我也去了敦煌(原创)  

2007-11-05 18:51:18|  分类: 散文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  《我也去了敦煌》

  文/刘新吾

  对敦煌的向往,坦率地说,并非艺术。我不懂音乐,更不懂绘画和雕塑。虽然偶尔写几首小诗,弄两篇小文,那也是兴之所至,抒发一下胸中的郁闷而已,与艺术无关。有时候,听听音乐,也只是听听罢了。曲子里面所要表达的,从来不知道是什么。最先知道敦煌,还是在张掖求学时。当时是八十年代初期,日本学术界声称,敦煌在中国,敦煌学的研究却在日本。国内的学者们义愤填膺,于是就拍案而起了。为我们教授敦煌文学的李鼎文先生,就是这批学者中的一员。李先生是西北师大的教授,却来张掖师专开课,他的热忱与雄心可见一斑。也就是在李先生的讲授中,我知道了敦煌,知道了藏经洞,知道了王道士,知道了敦煌曲子词和变文,还知道了一篇叫做《秦妇吟》的长诗。

  去敦煌之前,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的。这倒是个清朗的日子,早饭后,我到市场上看望过摆小摊的父亲,就骑着自行车,在小巷里游走。眼见着前面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,想躲,竟然不能躲开。情急之下,从车子上跳下来,人是完好无损,自行车的形象,则是极其的惨不忍睹了。那机手见我没事,也松了口气。说怎么办?我说就修车子吧!人没事,就是天大的幸运了。回到家中,心里总有些惴惴。这天早上,刚发了工资,还补了两个月的。捏着这些钱币,想想刚才的遭遇,如果不是老天保佑,轻则伤残,重则一命呜呼。一念之间,有了去敦煌的想法。于是,立即行动,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头,买了票,就一路向西了。

  这是九十年代的敦煌,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繁华。我本以为,敦煌的名气很大,又是外国人常来的地方,虽不是大城市,也应该很有气派的。然而眼前的敦煌,则更象个小家碧玉。一些建筑,也打扮得华丽,却又掩饰不住它昔日的局促。入住的一家小旅馆,是家庭式的管理,服务虽不周到,环境倒也干净。走在敦煌的街道上,最打人眼睛的,就是那些卖小工艺品的商贩们,他们的吆喝声,此起彼伏。一些外国人,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,很自在的样子。我的家乡,地处偏僻,一年四季,也见不到外国人。现在见到了,就不免多看几眼。我这人嘴馋,一住停当,就想着吃。敦煌的小吃,还不错,随便挑几样,倒也可口。只是敦煌的天气,实在太热,我来的几天,又都是晴日,昼夜之间,总在不停地淌汗。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,就去买刨冰吃。一碗刨冰下肚,才可以清爽上几个小时。

  既然来到了敦煌,那就得去莫高窟。有个老乡在敦煌研究院,是我朋友的朋友。他是个画家,画了许多洞子里的佛像。有他的关照下,我看了几个洞子。洞子里光线很暗,没有电灯,进去的人,得自己拿手电筒。洞子的开放,也很小心,刮风下雨时不开。我上去两天,都因为山上下雨,没能进去。不到莫高窟,不知道千佛是怎么回事。进了莫高窟,才明白这里为何又叫千佛洞。没有要人到来,平时开放的洞子其实不多。在这几个有限的洞子里,我终于晓得了一点敦煌的含义。在各个洞子里进出,只有一个里面有解说,其余的都是自走自看。不可否认,这里就是佛的世界,任何人到了这里,精神都不能不肃穆起来。在这里,我终于也明白了什么是壁画,什么是飞天,还明白了观音菩萨到了中国,为什么成了女的。

  在释加佛圆寂的洞子里,有两个故事,让我铭记不忘。这个洞子的开凿,别具一格,游人进了洞子,就像置身于一个大棺材。一个故事说的是释加佛圆寂时,他的七十二位子弟,大多数脸上现出悲戚的神色,有十几位不悲不喜,只有一位哈哈大笑。释加佛圆寂了,其实是好事,他一生的功果,脱离了肉身,进入了佛界。悲戚的,道行尚浅;不悲不喜的,有些境界;哈哈大笑的,才是正果。另一个故事说的是释加佛圆寂前,子弟们按他的身高,为他打制了一副金棺。可是他圆寂后,却怎么也无法将他装进去。子弟们不解,有高僧问,佛爷生前可有愿望未了?这才知道释加佛生前,希望能为他母亲讲一回经,未能如愿。着人请来他的母亲,他居然活了过来,为他的母亲讲了一回。然后再圆寂,然后就给装了进去。两个故事,一个是雕塑,一个是绘画。雕塑栩栩如生,绘画幅幅逼真。而这个洞子的顶上,都是大小一致的佛爷像,居说有六七千尊之多。不由人不肃然起敬。

  在莫高窟逗留,让人想到最多的,就是王道士。这个湖北麻城的农民,他当了莫高窟的主持,他发现了藏经洞,他把大量的经卷和绘画拱手送给了外国人。昔日李教授说起这个时,愤恨之情溢于言表。可惜这个藏经洞的所在,我不能见到。不过对于这些经卷和绘画的去处,我却有点儿非议。掠夺也罢,哄骗也好,也许,在人家的博物馆里,这是最好的归宿。如果是放在了国内,或者按当时的情况,有足够的资金,一路运往北京,会不会有现在这样完整,恐怕谁也不能说清。王道士不懂艺术,用白灰刷掉了洞窟里的壁画。张大千总是个艺术家了吧,却把几十处壁画的外层给揭了。国人的想法,宁可让自家人糟蹋,也不能让外人弄走。我们的专家们要研究,得到外国去买文献的胶卷,为此他们慨得要死。然而他们现在出了钱,毕竟还有可买的地方。如果那些东西都留在了国内,你还买什么买?孙殿英的兵进了慈禧墓,他们眼里除了金银玉器,还能认得什么!唐太宗能把《兰亭序》带进坟墓,别的嗜爱者,还能空手进入自己的坟墓!

  走了趟敦煌,却没去成月牙泉,这是很遗撼的事。敦煌的小偷太不仗义,我的行囊,本来就够捉襟的了,他们却在车上,更让我见肘了。若不是那位朋友的朋友,还真是有家难回。从敦煌回来,我没有一点儿喜悦。倒是一个孩子的话,时不时的,总在我耳畔响起:什么鬼地方,一个洞子又一个洞子,除了洞子,还是洞子。一个佛爷又一个佛爷,除了佛爷,还是佛爷。你们让我大老远的来,就为了看这个,黑咕隆咚的,有什么看头!


  通讯地址: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
  邮政编码:733300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40)| 评论(3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